考慮到環(huán)境對幼兒產生的重要影響,幼兒又是心智性吸收者,尤其是喜歡在快樂的環(huán)境中學習,在此借用了一個藝術詞匯,即情景化。孩子具有模仿的天性及表演天賦,如果將一些課程編成話劇、歌劇、舞劇,讓孩子在其中扮演角色,有主題、情節(jié)、對話、音樂,讓孩子在快樂的表演中學習。如英語學習,就可以編成童話劇,這樣學習效果會非常好。
在跨世紀兒童之家周四的故事閱讀分享中,我和孩子們一起閱讀了《班里來了小霸王》《鯨魚的歌》《纏人的鴨子》《牛奶去哪了》《爺爺變成了幽靈》,這個過程中我們邊讀書邊學習各種小動物的叫聲,還專門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去感受故事情節(jié)的變化。當我在給孩子們講故事的時候,我用余光偷偷地打量孩子們的神情,只見孩子們都很享受聽故事的時刻,有的趴在老師的腿上,用手支著下巴聽;有的站在老師的身后,眼睛向上看,似乎在想什么;有的圍坐在老師旁邊,聚精會神地看著書中的插圖。
當分享到《牛奶去哪了?》這本書時,孩子們的小腦袋瞬間像生出了十萬個為什么一樣,一直詢問著各種關于奶牛的事情,小組的毛毛說,“老師,小奶牛喝完奶長大,還會生小奶牛,牛奶要給小奶牛吃,小奶牛長大了,還會再生小奶牛,他們都是吃奶牛媽媽的奶長大的?!边B續(xù)說了好幾遍,像是在告訴我這是一種循環(huán),我從他的話語中能夠聽出他想要表達的意思,只是他還不能完全表達清楚,但孩子們在分享的過程中很快樂。
當我們又講到《爺爺變成了幽靈》時,孩子專注聽故事的同時,表情還有些嚴肅。當我講到書中的爺爺離開人世、去往天堂時,孩子們突然哭了,有的說“我不想爺爺去天堂”,有的說“我想讓爺爺在我們家里”,有的說“我想我的爺爺了”,有的說“我愛我的爺爺”,還有的說“我喜歡和我的爺爺做游戲”。大家一直不停地說著和自己爺爺有關的話語,還紛紛表示,等到放學回家,要給爺爺捶捶背、倒茶,陪爺爺一起做游戲。聽著孩子溫暖的話語,看著孩子們真摯的神情,我想,如果爺爺奶奶在場的話,看到自家的孩子如此懂事,肯定會非常感動。
蒙氏教育,采用情景化的教學形式把講故事和情境表演帶到課堂中,生動形象地把生活和傳統(tǒng)文化結合在一起,讓孩子在學習中感受生活,在生活中理解感恩,把感恩滲透在自己的行動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