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孩子有沒有以下“毛病”▼
1、比較挑食、挑衣服、挑環(huán)境、害怕觸碰、粘人、怕黑等情況。
2、對于力度的感受不佳,出手比較重、摔傷卻沒有感覺、自我保護的意識欠缺。
3、站沒站相、坐沒坐相、小動作比較多。
4、身體不協(xié)調、不會拍球數數、寫字歪歪扭扭、空間感不好。
5、自信心不足、自尊心強、創(chuàng)造力不佳。
6、吐字不清、總流口水等。
7、看書的時候一會趴著、一會坐著、一會躺著,總是喜歡把自己的腦袋處在不同的高度上。
8、b、p不分,寫字左右顛倒、上下顛倒的情況,寫字會出現橫不平、豎不直,大小不一。
9、經常過于興奮,到處瘋跑,滿地打滾。
10、畏高、喜歡旋轉,但久轉不暈或一轉就暈。
11、笨手笨腳,總是跌倒或碰倒東西,但都不是出自孩子自愿。
12、注意力狀態(tài)不佳,總是走神、溜號。
13、聽不懂指令、聽指令聽不全、聽指令較慢,執(zhí)行起來困難。
14、讀書丟字、漏字、跳行。
以上這些表現,也就是家長口中常說的孩子的“壞毛病”,用專業(yè)名詞概括起來就是“感覺統(tǒng)合失調”。
在家園溝通中,有些家長聽到老師說到這幾個字往往有兩種表現▼
1、單純的疑惑:什么是感覺統(tǒng)合失調?我的孩子也感統(tǒng)失調嗎?
2、極度的緊張:我的孩子為什么會出現感統(tǒng)失調?我該怎么辦?
下面,小編就以大家常見的疑惑來進行今天的干貨分享。▼
據調查顯示,城市兒童“感覺統(tǒng)合失調”的發(fā)生率不斷攀升,幾乎成了“城市兒童”的專利。
這種癥狀的佳矯正期在6歲前,如果不及時對“感覺統(tǒng)合失調”進行矯正,不僅會影響到孩子當前的學習和生活,等到孩子過了12歲,現在發(fā)現的這些問題,很可能會伴隨著孩子一生。
感覺統(tǒng)合就是把各感覺器官(視、聽、嗅、味、觸、前庭、本體覺)接收的信息,經大腦整合,再支配身體作出精準反應的過程。
簡單地說,就是:大腦接收信息→處理信息→做出反應。
以兒童切蘋果這件事來解釋“感覺統(tǒng)合”。▼
老師讓兒童切蘋果,兒童收到這個指令(聽覺),在切蘋果的時候:
觸摸(觸覺)蘋果光滑的外皮;
眼睛(視覺)告訴兒童它的顏色、形狀;
切蘋果后,鼻子(嗅覺)會聞到蘋果特有的香氣;
蘋果咬一口,嘗一嘗(味覺)味道是甜甜的;
如果這個蘋果很大,足夠重,兒童在拿起蘋果的同時,身體會傾斜來保持平衡,這就是平衡感(前庭覺);
后,兒童雙手能從后背部順利交接蘋果則是本體覺。
人的各種感覺系統(tǒng),并不是單獨發(fā)揮作用的,必須被統(tǒng)合起來才能使人完整地認識外界。
兒童感覺統(tǒng)合失調有如下表現▼
1、前庭功能失衡
表現為自控能力差,好動不安,上課或寫作業(yè)時注意力不集中,愛搞小動作,下課時到處亂跑,愛招惹別人,有攻擊行為,平衡能力差,走路愛摔跤。
2、本體感失調
動作不協(xié)調、反應遲緩、手腳笨拙,做手工、涂色、剪紙等精細動作總是做不好;跳繩、拍球、滑滾軸總也學不會;寫作業(yè)時,速度特別慢,邊寫邊玩,寫字不工整;計劃性、條理性、自理能力差,所以事事愛依賴家長。
3、觸覺防御過度
不喜歡被別人觸摸,這些孩子小的時候不喜歡剃頭、剪指甲,脾氣暴躁、任性,吃手咬指甲、害怕陌生環(huán)境,不合群、膽小、退縮、交往不良。
4、視知覺障礙
喜歡看電視但卻無法流利閱讀,經常丟字漏字、寫字慢不工整、筆畫顛倒、抄錯題、寫錯數、計算經常出錯。
5、聽知覺障礙
語言表達差,不能完整敘述一件事情,詞匯貧乏,組詞、造句、作文困難等。
出現上述癥狀Zui好對他們進行感覺統(tǒng)合訓練,感覺統(tǒng)合訓練不直接重復教學,而是采取游戲的形式,讓孩子樂于參加。
兒童感統(tǒng)失調,原因是多方面的。
總體來說,造成孩子感覺統(tǒng)合失調有先天后天兩大因素。
一般情況下,先天因素是指生理原因,包括胎位不正、早產或剖腹產等;后天因素則主要指的是環(huán)境和人為的原因,包括家庭環(huán)境、媽媽照顧不足或過度等。具體表現為▼
1、先天因素
(1)母親在孕期工作緊張忙碌、壓力過大、焦慮,運動不夠、家務勞動過多或姿勢不佳,導致胎位不正等情況,進而影響到胎兒平衡覺及重力感不足;
(2)母親在孕期飲食習慣不佳、被動吸煙或者飲酒、喝濃茶、咖啡等引起胎盤血管萎縮,影響胎兒營養(yǎng)攝入,從而影響胎兒腦神經正常發(fā)育,導致出生后感覺發(fā)育不良;
(3)母親因懷孕期間不正確的吃藥和打針對寶寶造成的傷害;
(4)早產、剖腹產的嬰兒由于缺乏或沒有經過產道擠壓而影響出生后關節(jié)、觸覺等方面的感覺能力不足。
特別是現在流行的剖腹產對孩子的影響很大。因為孩子在母體內時,觸覺是死的,必須在出生時經產道的大力擠壓,孩子的觸覺神經才會被激活,沒有經過產道出生的孩子(也就是剖腹產的孩子)95%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觸覺失調。
2、后天因素
(1)由于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,使得兒童活動范圍變小,大人對幼兒過度保護,事事包辦,導致兒童接受的信息不全面;
(2)父母太忙碌,輔導少而造成幼兒右腦感官刺激不足;
(3)出生后,沒讓孩子經過爬行階段就直接學習走路,產生了前庭平衡失調;
(4)父母或保姆不準孩子玩土,玩沙,害怕弄臟,從而造成幼兒觸覺刺激缺乏;
(5)過早地使用學步車,使幼兒前庭平衡及頭部支撐力不足;
(6)父母的要求太高,管教太嚴,人為地造成孩子壓力太大,兒童自由活動時間太少造成精神上的傷害,產生拔苗助長的挫折等等 。
(7)電子產品玩多了。在看電視時,孩子的大腦得不到開發(fā),影響孩子的思維發(fā)散;長時間盯著電視,影響孩子視力發(fā)育。
以上種種,造成了各種感覺系統(tǒng)之間聯(lián)系、配合不當,導致了感覺統(tǒng)合失調現象的存在。
當然,這里面還有很多其他因素,小編在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。
感覺統(tǒng)合失調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然消失,當感統(tǒng)失調對孩子的學習生活出現影響時,必須及時給予必要的矯正。
預防期(0-3歲): 兒童感統(tǒng)訓練基礎階段,通過感統(tǒng)訓練幫助孩子度過此階段的各個敏感期。
黃金期(3-6歲): 感統(tǒng)訓練的黃金期,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,提升感覺統(tǒng)合能力,讓孩子身心協(xié)調,自在成長。
彌補期(6-12歲):若錯過感統(tǒng)訓練的黃金期,則需要更大力度更長時間的訓練才能改善孩子的感統(tǒng)失調。
超過12歲的孩子感統(tǒng)能力將難以改變。感覺統(tǒng)合是所有學習能力的基礎,如果錯過關鍵時期,將影響到孩子的一生。
通過這些描述,家長們也可以發(fā)現,感覺統(tǒng)合是所有學習能力的基礎,及時發(fā)現孩子身上的問題并作出矯正,才是對孩子Zui好的愛!
感統(tǒng)失調,值得每一個家長去重視。